|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修马桶 » 丽莎 » 正文

6年孵化成活19只黑鹳宝宝 “鸟中熊猫”获誉拒马河“英雄母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23  浏览次数:31
核心提示:这两天,在房山十渡地区拒马河畔的崖壁上,三只黑色的大鸟站在巢穴前的平台上来回踱步,不时扇动翅膀,练习飞翔。它们是今年孵化
这两天,在房山十渡地区拒马河畔的崖壁上,三只黑色的大鸟站在巢穴前的平台上来回踱步,不时扇动翅膀,练习飞翔。它们是今年孵化成活的黑鹳宝宝。它们所在的3号巢穴,自2013年以来,连续6年累计孵化成活了19只黑鹳宝宝,这对于有“鸟中熊猫”之称的黑鹳种群的保护意义非凡。它们的母亲——黑鹳“大壮”,因此被野保工作者们称为拒马河“英雄母亲”。 拒马河滔滔奔流,河边是几乎直上直下高耸入云的陡峭崖壁,黑色的锈迹和黄褐色的石头交错,产生了一种迷彩般的掩护效果。在这崖壁之上,通过望远镜能观察到黑鹳的巢穴。这两天,民间野保组织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的工作人员发现,位于崖壁之上的3号巢穴有动静:今年孵化的3只黑鹳宝宝经常走到平台上,一会儿扇动翅膀练习飞翔,一会儿用嘴啄旁边悬崖上的树枝玩,一会儿相互之间梳理羽毛。“看来它们准备离巢了。”黑豹队员郭小民说。这让18年来一直驻守拒马河从事黑鹳栖息地保护工作的黑豹队员们心情格外激动,因为,这是3号巢穴连续第6年成功孵化成活黑鹳宝宝了。 “2013年,我们首次发现了3号巢穴,当年就孵化成活了一只黑鹳宝宝。2014年,4只;2015年,4只;2016年,4只;2017年,3只;2018年,3只。全部成活,简直是奇迹。”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李理说。更神奇的是,这些小鸟有共同的母亲——黑鹳“大壮”。 2000年,由李理发起,民间野保组织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宣布成立,目的就是保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拒马河畔的黑鹳。当时,由于环境变化、人为干扰等因素,拒马河地区的黑鹳数量急剧下降,只有三四只左右。 “黑豹”成立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对当地的黑鹳进行普查。经过普查,拒马河地区共发现黑鹳的巢穴11个,其中,还在使用的只有4个。“通常,黑鹳喜欢在同一个巢穴繁殖,但是,使用一段时间后,巢穴里会产生很多寄生虫,最致命的是蜱虫,它们会寄生在小黑鹳的羽毛里,吸食黑鹳的血,导致小黑鹳死亡。因此,有时候黑鹳不得不换巢穴。”李理介绍。2005年,黑豹队员发现了“大壮”,当时它还是一只幼鸟。2013年,队员们发现3号巢穴的同时,惊喜地发现,它的主人正是队员们熟悉的“大壮”。 从那年孵化第一个宝宝开始,“大壮”就表现出了英雄母亲的气质:年年产卵,年年孵化成活。“大壮”的美名也由此而来。而其余3个巢穴,1号巢穴在2008年至2014年,断续孵化成活了6只黑鹳宝宝;2号巢穴从2008年至2016年,断续孵化成活了8只黑鹳宝宝;4号巢穴从2009年到2018年,断续孵化成活了8只黑鹳宝宝。伴随这些黑鹳宝宝的出生,拒马河地区黑鹳数量持续增长,高峰时达70余只。2014年,房山因此被授予“中国黑鹳之乡”称号。 “英雄母亲”明年还能再创佳绩吗?对此,黑豹队员们有些担忧。野生黑鹳的寿命,在十几岁左右。而“大壮”今年也十三四岁了,对于在野外环境中生存的黑鹳来说属于高龄。明年是否能继续产卵孵化,队员们也很期待。 “红颜色的嘴,红颜色的眼斑,红颜色的腿,腹部有白斑。其它部位为黑色,在阳光下,有铜绿色的反光,非常漂亮。”说起成年黑鹳的美,李理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这么多黑鹳,队员们又是如何区分谁是谁的?原来,这也是野保工作者们正在开展的一个课题。每一只黑鹳都会有不同的眼斑,而李理是一位画家,他通过画下黑鹳的眼斑来区分不同的鸟。黑豹队员们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确认谁是“大壮”的。 最近两年,拒马河流域黑鹳的数量有所下降。原来,小黑鹳成年后会开辟自己的领地,有时它们也会随迁徙的候鸟去异地安家。除了房山,门头沟、延庆、密云、怀柔地区也能看到黑鹳的身影,北京黑鹳种群数量已达到100只左右。而全世界,黑鹳的数量只有2000只上下。
 
 
[ 修马桶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修马桶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